欢迎访问通辽市工商业联合会网站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银行纾困小微企业扩面提质

来源:通辽市工商业联合会 发布时间:2022-04-02

截至3月30日,多家银行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。根据记者梳理,年报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: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加大,数字化金融持续增强,银行资产质量稳固向好。其中,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服务最暖心


普惠金融增速快  小微服务覆盖面再加大


2021年以来,银行业深度切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,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、精准性、持续性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、竞争性、普惠型,更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,成效显著。


截至2021年末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普惠贷款增速分别为50%、38.8%、46%、31.6%、49%。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9600亿元。数据显示,六大国有银行一半以上普惠贷款增速接近50%,其中工商银行增速最快。


工商银行副行长徐守本表示,服务小微企业,既是工商银行的责任担当,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。近几年,工商银行围绕落实国家部署与顺应小微企业金融需求,持续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标杆银行,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
第一,增量上持续加大融资供给。不断完善敢贷、愿贷经营机制,助力宏观政策有效传导。2021年普惠贷款增速超过52%,客户的增速超过34%,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。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。第二,在结构上着力实现精准滴灌。加快数字普惠建设,持续完善专属的产品线,打造“用工贷”“跨境贷”等特色产品,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适配性。2021年工商银行线上普惠贷款的余额和增量,分别占到普惠贷款余额的78%和94%;首贷户同比增加5成;小微企业信用贷、制造业小微企业占比持续提升。第三,在服务上,持续提升综合化水平。加快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,构建了“实体网点+自助银行+网络银行+手机银行”的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,持续完善小微专业模式,实施“网点普惠金融效能提升项目”,最大限度延伸服务的触角,提升服务的效率。


工商银行表示,在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、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,工商银行坚持与实体经济风雨同舟、守望相助,综合采取“持续降、主动免、全面纾”的方式向企业合理减费让利。2021年,新发放公司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15BP,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18BP。同时,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付结算手续费,以及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等费用。


在最具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中间,邮储银行扑下身子做服务,广泛对接税务、发票等外部数据,发展线上贷款应对“短小频急”的融资需求;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助力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成长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末,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06.02亿元,为超过171万户普惠小微客户送去金融活水。


农业银行2021年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以及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工程,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。其中,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,制造业贷款余额1.7万亿元,增速18.5%。大力支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服务覆盖率达60%,贷款余额197亿元,增速33.1%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.3万亿元,增速38.8%,连续三年超过30%。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2.47万亿元,增速21.5%。


农业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,截至2021年末,农业银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1.32万亿,较上年末增加了3700亿,增速达到39%,连续三年超过30%的增速。从扩面看,农业银行信贷的客户达到了191.6万户,较上年末增长了35万户,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。


数字化金融持续增强  数字化转型提速


进入数字经济时代,数字化创新是“关键变量”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银行业聚焦产业数字化前瞻布局,快速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体系,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,多家银行都明确把数字化服务作为战略推进的核心点和突破口,做深做透场景金融,创新金融模式,同时,在资金投入、引入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,取得显著成效。


从对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来看,各银行投入规模增加趋势明显,其中,民生银行全行信息、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1.75%、16.65%。此外,招商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光大银行4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幅超10%。


民生银行以“打造敏捷高效、体验极致、价值成长的数字化银行”为目标,大力建设生态银行、智慧银行,全面提升数据能力与科技能力,金融科技在精准营销、智能风控、数字运营等方面持续赋能。具体来看,2021年全年,招商银行投入132.91亿元,同比增长11.58%,占营业收入的4.37%;交通银行投入87.50亿元,同比增长23.60%;兴业银行投入63.64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30.89%;光大银行投入57.86亿元,同比增长12.35%,占营业收入的3.79%。


年报数据披露,兴业银行2021年科技投入63.64亿元,同比增长30.89%,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至2.88%,同时还启动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,去年引进2000多名科技人员,目前科技人员占比6.45%,较年初提升超过1.5个百分点。


据了解,适应数字时代生产力变革,兴业银行加快组织进化,启动科技组织架构改革,提升科技战略地位。同时围绕目标任务,探索建立跨条线、跨部门、跨岗位的柔性敏捷组织,不断打破“部门墙”“条线墙”“公司墙”,激发科技创新活力。朝着“构建连接一起能力,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”的目标,兴业银行在基本建成新一代云化科技基础设施,夯实技术基座的基础上,融入政府管理、社会治理、企业经营、居民生活等更多生产生活场景,构建“数字兴业”。


光大银行年报显示,截至2021年末,光大企业网上银行注册用户突破86万户,本年交易金额超过44万亿元。据了解,2021年,光大银行正式上线企业手机银行服务,为企业提供财税管理、创业扶持、品牌推广等一系列综合服务,光大企业手机银行与个人手机银行具备联合登录功能,通过打通对公/对私用户体系,光大线上移动平台建立起更加开放包容的“B+C”新生态,有效提高光大银行服务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能力。在产业数字化创新服务方面,光大银行“光信通”综合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,入选央行金融创新“监管沙箱”,金融创新获得监管认可;光大银行“光付通”通过提供多渠道在线支付、多方式商户认证、多功能资金结算、多维度平台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支付结算服务方案,覆盖医疗、能源、农产品、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,助力产业数字化、平台化转型。


此外,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方面,稳步推进上云移植切换工作,云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;中信银行中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,业务中台推出首批公共业务能力服务,打破了传统“竖井”系统建设模式;青岛银行积极探索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实践应用;苏州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技术,结合远程银行,重塑对公开户流程,大幅缩短客户开户等待时间,提升客户体验度。


资产质量稳固向好  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


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,一直被视为银行信贷风险高低的核心指标。2021年,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,风险管理情况整体向好,各家银行的不良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,不良资产的拨备和计提度有所增加。


以工商银行为例,2021年,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6BP,降幅创近年新高。逾期额和逾期率实现“双降”,剪刀差连续7个季度为负,创下新低。全行关注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.22个百分点。


民生银行资产质量方面也呈现稳步改善。截至2021年末,集团不良率1.79%,比上年末下降0.03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145.30%,提升5.92个百分点;贷款拨备率2.60%,提升0.07个百分点;信贷成本1.49%,同比下降0.61个百分点。同时,强化信用风险管控,严格授信准入,主动退出风险客户,民生银行2021年不良贷款生成率同比下降1.37个百分点;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,共清收处置不良资产974.75亿元;加强已核销资产清收管理,收回已核销贷款52.04亿元。


从全年数据来看,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,逾期贷款率也较上年末下降了0.21个百分点,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也下降到66.12%,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了22.63个百分点,可以说是近年拿出的比较好看的成绩单。


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表示,202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面临的压力仍然比较大,尤其是受制于房地产行业运行,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,双碳政策加快实施等政策的影响,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偿债压力比较大,低碳减排转型难度比较大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,相关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风险有所增加。但他也表示,“全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的大趋势已经基本确立”。2021年共处置了不良资产839亿元,2018年到目前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近3000亿元。此外,首贷日期在2018年以后的对公贷款,到目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还是比较少的。


交行首席风险官林骅称,今年是交行资产质量三年攻坚战的收官之年,在管理当中要进一步做实风险分类,准确地反映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,同时要足额计提拨备,拨备覆盖率预计还是会持续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。


农业银行多年一直坚持小微小额的信贷原则,加大数字化转型,通过数字化手段,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增量、扩面、提质、降本。崔勇称,近年来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,搭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,农行将主动与政府部门进行对接,加大外部数据的引用力度,强化数据整合、分析,不断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。


此外,招商银行、平安银行、兴业银行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.91%、1.02%、1.10%,同比分别-0.16、-0.16、-0.15pct;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83.87%、288.42%、268.73%,同比分别+46.19、+87.02、+49.90pcts,账面不良与风险抵补都达到近年来的最优值。